行業資訊
“能源新貴”的喜與憂
2012-11-08
一說到能源新貴,人們的腦海中就會閃現出它的名字——LNG,中文名稱液化天然氣。天然氣的飛速發展可以說是我國未來能源發展和建設的一大亮點。目前我國天然氣年產1030億立方米,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供應將達到26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崛起已經箭在弦上,而它的發展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能源結構產生影響。
亞洲需求巨大
亞洲LNG的市場份額占全球市場的60%。有國外媒體發布的報告稱,2011年1月至11月,中石油LNG進口量為10.8億立方米,中海油和其他公司的進口量為135億立方米。報告還預測中國LNG量在2015年會達到500億立方米。目前,卡塔爾、澳大利亞等主要的LNG出口國都開始積極地在亞洲尋找期限長達十數年的長期LNG供貨合同,澳大利亞甚至有六七年后才可出口LNG的廠家也開始將買家鎖定在亞洲市場。美國、加拿大等正在開辟LNG出口市場的國家也開始尋找亞洲買家。
“三桶油”的LNG版圖
現如今,天然氣市場正在由區域化向全球化演變,中國對于天然氣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管道建設不足成為天然氣發展的重要制約。不依賴管道運輸的液化天然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復。加快建設LNG接收站成為“十二五”重點任務之一。
10月31日,中海油宣布與英國的BG集團簽訂了框架協議,向BG集團采購500萬噸/年、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氣資源,BG將以其全球LNG資源組合進行供應,合同簽署后,中海油的中長期LNG資源合同量將達到每年2160萬噸。
中海油在三大油中LNG業務中進展較快,2011年其LNG進口量達到1100萬噸。目前,中海油已經在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建成4個LNG接收站,正在建設的深圳、珠海、深圳等LNG接收站也將在今后幾年相繼投產。
與中海油的強勁發展勢頭不同,中石油在發展LNG的道路上放緩了腳步。根據中石油2012年三季度財報,受中亞天然氣及LNG虧損增大的影響,中石油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經營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3.48億元;而在2011年的年報中,中石油進口天然氣、LNG銷售累計虧損約214億元。因此,中石油曾規劃的湖北、福建、山東等多地多個LNG項目,除了河北曹妃甸LNG接收站處于建設中,其余項目均未開工。
中石化第一座LNG站是接受能力為300萬噸/年的青島LNG接收站,預計在2014年投運。其天津、廣西的LNG接收站接受能力均為300萬噸/年。同時,中石化計劃2020年使公司LNG總體接受能力達3000萬噸/年。
中國LNG發展暗藏隱憂
在短短的十年間,我國國產LNG產能翻了幾十番。但是,國產LNG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仍有7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求缺口,因此,進口LNG仍是我國氣源的重要補充。正因如此,面對國內蓬勃發展的進口現狀,如何避免國內LNG產能過剩的局面讓諸多專家倍感憂慮。
然而,目前最讓業內人士關心問的題,是國內對LNG將采取怎樣的定價機制。目前,LNG市場價格除了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還會受管道天然氣貿易、LNG現貨和期貨貿易、油氣進口國的協調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國內的價格并不明確,國內市場呈現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一方面上游企業擔心喪失價格優勢,在LNG接收站、處理廠的建設方面放緩了腳步;一方面下游用戶怕做賠本買賣,對LNG利用持謹慎態度。因此,在如何確保我國LNG價格合理、穩定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爭議。
國家能源天然氣液化技術研發中心執行主任李玉龍曾表示,中國進口LNG現貨價格目前大約在每百萬英熱16美元,遠高于歐洲和美國價格。如果LNG價格繼續高位運行,LNG發電與煤電相比沒有競爭力,不利于調整和優化LNG應用結構。但是如果對LNG進行限價,又擔心會對LNG定價機制向市場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主流的聲音大概有三種,一種建議對LNG項目進行分類定價,對進入全國管網的LNG和管道氣統一氣價,不進入全國管網的單獨銷售,以市場定價來減輕經營壓力;一種是認為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高于國產氣,建議實施政府補貼政策;第三種認為中國LNG產業不能因為目前的價格因素而受到過多影響,應主要通過技術開發提升實力,防止在技術上受限于國外壟斷者。
除此之外,國內相關配套設施及法規和標準的滯后也給LNG的發展帶來了阻礙。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小型LNG工廠不在少數,然而年產能在30萬噸以上的工廠設備國產化率偏低,冷箱、離心式壓縮機、大型膨脹機、大型低溫泵和1萬立方米以上儲罐等關鍵設備還需要依賴進口。
與此同時,國內LNG加氣站的布局主要是以“星點布局、鏈式布局”為主,地區或全國網絡尚未形成。加氣站配套不足也相對制約了LNG汽車的推廣應用。(來源:博燃網)
亞洲需求巨大
亞洲LNG的市場份額占全球市場的60%。有國外媒體發布的報告稱,2011年1月至11月,中石油LNG進口量為10.8億立方米,中海油和其他公司的進口量為135億立方米。報告還預測中國LNG量在2015年會達到500億立方米。目前,卡塔爾、澳大利亞等主要的LNG出口國都開始積極地在亞洲尋找期限長達十數年的長期LNG供貨合同,澳大利亞甚至有六七年后才可出口LNG的廠家也開始將買家鎖定在亞洲市場。美國、加拿大等正在開辟LNG出口市場的國家也開始尋找亞洲買家。
“三桶油”的LNG版圖
現如今,天然氣市場正在由區域化向全球化演變,中國對于天然氣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管道建設不足成為天然氣發展的重要制約。不依賴管道運輸的液化天然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0月26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的批復。加快建設LNG接收站成為“十二五”重點任務之一。
10月31日,中海油宣布與英國的BG集團簽訂了框架協議,向BG集團采購500萬噸/年、為期20年的液化天然氣資源,BG將以其全球LNG資源組合進行供應,合同簽署后,中海油的中長期LNG資源合同量將達到每年2160萬噸。
中海油在三大油中LNG業務中進展較快,2011年其LNG進口量達到1100萬噸。目前,中海油已經在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建成4個LNG接收站,正在建設的深圳、珠海、深圳等LNG接收站也將在今后幾年相繼投產。
與中海油的強勁發展勢頭不同,中石油在發展LNG的道路上放緩了腳步。根據中石油2012年三季度財報,受中亞天然氣及LNG虧損增大的影響,中石油今年前三季度天然氣與管道板塊經營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3.48億元;而在2011年的年報中,中石油進口天然氣、LNG銷售累計虧損約214億元。因此,中石油曾規劃的湖北、福建、山東等多地多個LNG項目,除了河北曹妃甸LNG接收站處于建設中,其余項目均未開工。
中石化第一座LNG站是接受能力為300萬噸/年的青島LNG接收站,預計在2014年投運。其天津、廣西的LNG接收站接受能力均為300萬噸/年。同時,中石化計劃2020年使公司LNG總體接受能力達3000萬噸/年。
中國LNG發展暗藏隱憂
在短短的十年間,我國國產LNG產能翻了幾十番。但是,國產LNG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仍有7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求缺口,因此,進口LNG仍是我國氣源的重要補充。正因如此,面對國內蓬勃發展的進口現狀,如何避免國內LNG產能過剩的局面讓諸多專家倍感憂慮。
然而,目前最讓業內人士關心問的題,是國內對LNG將采取怎樣的定價機制。目前,LNG市場價格除了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還會受管道天然氣貿易、LNG現貨和期貨貿易、油氣進口國的協調等因素的影響。
目前,國內的價格并不明確,國內市場呈現一種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一方面上游企業擔心喪失價格優勢,在LNG接收站、處理廠的建設方面放緩了腳步;一方面下游用戶怕做賠本買賣,對LNG利用持謹慎態度。因此,在如何確保我國LNG價格合理、穩定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爭議。
國家能源天然氣液化技術研發中心執行主任李玉龍曾表示,中國進口LNG現貨價格目前大約在每百萬英熱16美元,遠高于歐洲和美國價格。如果LNG價格繼續高位運行,LNG發電與煤電相比沒有競爭力,不利于調整和優化LNG應用結構。但是如果對LNG進行限價,又擔心會對LNG定價機制向市場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主流的聲音大概有三種,一種建議對LNG項目進行分類定價,對進入全國管網的LNG和管道氣統一氣價,不進入全國管網的單獨銷售,以市場定價來減輕經營壓力;一種是認為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高于國產氣,建議實施政府補貼政策;第三種認為中國LNG產業不能因為目前的價格因素而受到過多影響,應主要通過技術開發提升實力,防止在技術上受限于國外壟斷者。
除此之外,國內相關配套設施及法規和標準的滯后也給LNG的發展帶來了阻礙。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小型LNG工廠不在少數,然而年產能在30萬噸以上的工廠設備國產化率偏低,冷箱、離心式壓縮機、大型膨脹機、大型低溫泵和1萬立方米以上儲罐等關鍵設備還需要依賴進口。
與此同時,國內LNG加氣站的布局主要是以“星點布局、鏈式布局”為主,地區或全國網絡尚未形成。加氣站配套不足也相對制約了LNG汽車的推廣應用。(來源:博燃網)